《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(2024—2035年)》印发后,“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时间不低于2小时”备受家长关注,上海如何保障这2小时体育活动落实?各所学校还有哪些好做法?
今天(4月21日),上海市教委主任周亚明做客由上海广播主办的“2025上海民生访谈”,详细介绍了相关情况。
周亚明说:“这些年,我们系统实施小学‘兴趣化’、初中‘多样化’、高中‘专项化’的中小学校体育课程改革,积极落实以校内为主落实中小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不低于2小时的要求,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稳步提升。”
据介绍,下一阶段,要督促中小学校统筹用好体育课、活动课、大课间以及课后服务等教育教学活动时间,开设丰富的运动项目,落实学生每天综合体育活动2小时。市区两级要跨部门建立学校周边公共体育场馆共享机制,打造学校“15分钟运动圈”,为学校充分开展学生体育运动提供场地空间,同时,指导学校合理规划场地使用安排,用好走廊等“角角落落”。还要动员有一定专长或基础的学科教师经过培训后,指导体育社团或兴趣小组活动、组织体育锻炼及赛事活动等,形成“教师带着学生动,导师陪着学生玩”的运动氛围。
目前,不少学校在实践中已积累了很多好做法,比如,在挖潜体育场地方面,普陀区洵阳路小学通过“上天入地”创造更多活动空间。“上天”,就是打造200多平方米的“攀岩墙”,在墙面拓展运动空间;“入地”,就是学校将防空洞改建成1300平方米的“地下活动场馆”梦工厂。这“一上一下”,就为学生增加了约1500平方米体育锻炼空间;在落实建设标准方面,嘉定区新建的嘉一实验高中,高质量落实学校体育场地建设标准,配置400米标准环形跑道和两个现代化体育馆。开云APP平台体育馆内开设了击剑、篮球、排球、羽毛球等丰富多样的体育项目。场馆资源的有力保障和多样化项目的提供,为学生构筑起多元立体的运动天地,充分满足学生的运动兴趣爱好与特长发展需要;在体育健康监测方面,杨浦区市东实验学校试点引入运动手环设备,学生在校运动时佩戴手环,实时采集心率、运动步数等数据,不仅为体育教师实施科学、精准教学提供支持,也能让家长及时了解孩子每天校内运动情况。开云APP平台